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E等公務員解答 科技大觀園解答 臺中市政府114年度組裝課程解答之14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如何種樹生碳權

請問怎麼達到「增加碳吸收」這個項目?

  1. 科技為本:在工業製程做到碳捕捉
  2. 自然為本: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3. 以上皆是
  4. 以上皆否

2.

所謂的「淨零碳排」,是指「碳排放」減去「碳吸收」等於零。

3.

請問以下何者不是「自然碳匯」?

  1. 綠碳:森林碳匯
  2. 藍碳:海洋碳匯
  3. 黃碳:土壤碳匯
  4. 紅碳:地熱碳匯


4.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灣宣示2050達到碳中和(淨零)目標,請問以下說明何者較能達成2050淨零的目標?

  1. 禁止排放二氧化碳
  2. 只運用碳匯
  3. 減少碳排放再增加碳吸收達到淨零
  4. 禁開冷氣

5.

請問以下說明,何者不是「負碳技術」?

  1. 生產製程的碳捕獲、封存及再運用
  2. 只單方面地進行碳排放的減少
  3. 環境系統可吸儲之碳匯
  4. 由大氣中直接碳移除或相關處理

6.

臺灣為要達到 2050 淨零目標,已成立工作小組,並將運用減碳四大支柱來達到目標, 請問作法包括哪些方式?

  1. 使用去碳能源(綠能)
  2. 提升產業製程的能源效率
  3. 運具電氣化(如電動車)
  4. 使用負碳技術
  5. 以上皆是

7.

請問新種的森林、經過人為復育的新森林,可以比舊森林吸收更多的碳嗎?

8.

森林碳匯可以轉為碳權,所以中央山脈自然成長的樹林也可以申請碳權進行交易。


9.

請問以下說明,何者不是「增加森林碳匯的方法」?

  1. 碳吸存:增加造林面積
  2. 碳保存:延長森林輪伐期
  3. 碳替代:推廣木產品使用
  4. 碳循環:強化土壤有機質


10.

為什麼中央山脈的天然林不能申請碳權?

  1. 因為天然林的碳匯不穩定
  2. 因為天然林並非人工種植
  3. 因為天然林的碳匯量太少
  4. 因為天然林容易遭到破壞